发布时间:2024-09-10 05:47:29 来源: sp20240910
中新社 北京12月19日电 (记者 陈杭)19日发布的《北京市检察机关网络犯罪检察白皮书(2021-2023年)》(下称“白皮书”)显示,2021年以来,北京市检察机关办理网络犯罪案件共计8203件11625人。案件呈现数字经济新业态伴生犯罪增长态势明显、网络犯罪向民生领域侵蚀蔓延、匿名“洗钱”手段助推上游犯罪滋生、互联网企业数据安全存在风险隐患等特点。
白皮书显示,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金融新兴模式的迅速发展,衍生出虚假投资理财APP、虚假外汇交易平台、虚假期货投资平台等新型诈骗手段,披着“网络投资”的外衣行诈骗之实,严重损害民众财产安全。
同时,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犯罪向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扩张趋势明显。部分案件中,犯罪分子将目光聚集在教育培训、资格考试等领域,通过虚假宣传对特定需求人群实施诈骗。其中,在敬某、张某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中,被告人利用定制版“抢号软件”抢挂知名医院就诊号,恶意抢占医疗卫生公共资源,严重扰乱就医秩序,损害民生利益。两名被告人因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一年。
白皮书还显示,网络犯罪的黑灰产业链形态复杂多元,上、中、下游链条盘根错节、快速迭代,助推网络犯罪手段多样化、引流精准化、行为隐蔽化。
北京市检察院表示,将提高对网络犯罪全链条打击的纵深度,切实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和民众合法权益。聚焦网络领域高频问题,针对互联网重点领域、行业,依法压实网络平台经营者、网络服务提供者、数据处理者的主体责任。加强典型案例的培育和宣传,筑牢网络安全社会防线。(完) 【编辑:曹淼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