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发布时间:2024-11-27 10:34:39 来源: sp20241127

  核心阅读

  生态屏障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筑牢生态屏障对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意义重大。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前提是要坚持生态优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持续深入推进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长江生态空间。

  

  生态屏障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筑牢生态屏障对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意义重大。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指出:“要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维护长江母亲河生态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对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意义重大。

  有利于保护长江母亲河生态安全。长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江湖库,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宝库和生态屏障。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前提是要坚持生态优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重庆市处于长江重点生态区,承担着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等多项生态环保任务。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充分发挥水土资源“固定器”、生态风险“缓冲器”、环境污染“过滤器”、江河流量“调蓄器”等生态功能,有助于提升长江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稳定性,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长江生态空间。

  有利于确保国家战略性淡水资源安全。长江流域是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959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36%。以长江流域的三峡库区为例,这里是全国重要的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补充水源地。重庆市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境内水系发达,水体环境复杂。对于重庆市乃至全国来讲,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守好长江水资源安全底线,能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提供更加坚实稳固的保障,对于维护国家战略性淡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当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生态本身就是经济,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深入推进高水平保护,有利于为高质量发展把好关、守好底线,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转型升级,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新优势。

  切实担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肩负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动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过程中,重庆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在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尾矿库污染防治方面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一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2023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确保“一江碧水向东流”。二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突出抓好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和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持续开展冬春季颗粒物污染防治和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控行动。2023年,重庆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5天,连续6年无重污染天气,蓝天常驻的成色更足。三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高质量推进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在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坚持统筹兼顾、整体实施,不断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全面增强。在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中,重庆市着力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体系,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构建“三带四屏多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全面做实林长制,推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深入开展“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森林覆盖率达55%。严格管控河湖水域岸线,稳步实施“两江四岸”和“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工程,持续为市民拓展滨水公共空间。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典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支撑。重庆市坚持把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的基础性举措,着力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不断健全生态环境法治体系,逐步形成以环保地方性法规为支柱、环保政府规章和系列行政规范性文件为支撑的环保地方性法规制度体系,探索建立长江生态检察官等制度机制。同时,充分发挥数字重庆建设牵引生态环境治理的作用,运用数字技术建设“数字生态环保大脑”,构建多跨协同、量化闭环、系统集成的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体系,在数字化与绿色化的深度融合中,不断提升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持续推动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迈上新台阶

  持续深入推进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考察重庆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保护好长江母亲河,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建统领。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各方面,着力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围绕确保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守护好战略性淡水资源储备库等具体目标,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建立健全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认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清单,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的强大合力。

  秉持全局视野。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不仅是重庆一域一地的事,更是关系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大事。对于重庆市来讲,持续深入推进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必须始终胸怀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国之大者”,进一步强化上游意识,坚决扛起上游的责任和担当,不折不扣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特别是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局中思考、谋划、部署和推动工作,高水平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市域范例,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注重系统治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一项具有高度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协同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理念、思路、机制、方法创新。要坚持全国一盘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深化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污染防治,不断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同时,进一步强化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的合作联动,共同呵护好“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生态美景。

  做到久久为功。长江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不懈、奋发有为、久久为功,把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作为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战略任务来认识、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课题来谋划,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干到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

  (执笔:朱旭森、彭国川、张伟进)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8日 09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