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运大幕开启 “流动的中国”彰显旺盛活力

发布时间:2024-11-26 06:36:48 来源: sp20241126

原标题:2024年春运大幕开启 “流动的中国”彰显旺盛活力

2024年春运1月26日正式开启。为期40天的春运,超90亿人次跨区域流动,如何应对超级客流?我们先去各地看一看春运首日的情况。

首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060万人次

春运首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060万人次。清晨5时34分,复兴号G6701次列车驶离北京西站,这是今年春运北京地区开行的首趟高铁列车。

春运热力图:客流量排名前十车站出炉

记者从铁路12306购票平台了解到,根据车票预售情况,1月26日全国铁路客流量排名前十的分别是:上海虹桥站、广州南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深圳北站、南京南站、杭州东站、上海站、成都东站和西安北站。

通过分析上座率,我们发现最高的前两条线路都是从浙江到贵州,它们分别从温州至贵阳和从宁波至贵阳。这反映出同属长江经济带的两地深厚的联系。

首日全国民航预计发送旅客200万人次

1月26日,全国民航预计发送旅客200万人次,计划执行航班1.75万班。

铁路部门推出方便旅客购票新方式

春运第一天,各大铁路枢纽客流保持在高位,旅客乘坐火车出行需求旺盛。铁路部门增加运力,推出购票新方式,加强服务保障,确保旅客安全有序出行。

今年春运,铁路部门推出预约购票和预填购票两项购票新方式,预约购票功能专门针对学生和务工人员。符合条件的学生旅客(已通过学生优惠资质核验且有剩余优惠乘车次数)可通过“学生寒假订票专项服务”专区预约购买春运期间的火车票。已通过实名制核验的务工人员可通过“务工人员春运预约订票服务”专区预约购买春运期间火车票。

铁路部门今年还增加了购票需求预填功能,旅客可于车票起售当日0:00至开售时间前,预先填写乘车人、车次、席别等具体信息,在车票开始发售时一键提交订单并完成支付。

新图新线 春运运力精准投放

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启用春运列车运行图,采取增开临时旅客列车、重联动车组、夜间高铁列车等方式,在客流集中地区、紧张方向和高峰时段加大运力投放,保障旅客出行。国铁济南局春运期间安排临客超90对,其中开行去往北京、上海、石家庄、哈尔滨、福州等方向跨省临客47对。国铁武汉局春运首日加开临客49对,哈尔滨铁路部门安排开行临客列车74对,太原铁路部门安排开行临客列车64对。

精检细修 雨雪天气勤维护

近日,西南地区出现雨雪天气,铁路针对列车晚点、旅客积压等突发情况,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和食品储备工作。国铁南昌局及时清理线路两旁被积雪压倒的危树,维修沿线铁路设备。宝成线秦岭山区最近也遇到大面积降雪,国铁西安局强化设备检修,加强接触网设备检修,保证旅客乘车安全。

重点车站便民服务 旅客体验更舒心

此外,为保旅客有序出行,多个重点车站还推出便民服务。为缩短旅客出站后前往公交、地铁、出租车等站点的接驳时间,南宁东站的一体化换乘引导系统可以智能引导、规划线路以及提供高铁和公共交通信息。而针对老年旅客,济宁东站从老年人购票、进站、候车以及站台乘降均有专人引导。

为了提高旅客出行体验,哈尔滨站和兰州西站为候车室内所有的洗手池加装热水器,并建成旅客免费充电区。让旅途更温馨,江苏、福建等地的书法家们还走进候车室,现场写春联写福字,向旅客送上新春祝福。

根据相关部门预测,今年春运,最受青睐的出行方式,不是铁路,不是民航,而是自驾。数据预测,今年春运80%的人次将选择自驾车出行。针对出行方式的结构性变化,今年的春运,公路路网面临哪些考验?各部门又将如何疏堵保畅,提升出行体验?一起来关注。

春运出行方式多元化特征凸显

今年的春运,大家的出行方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交通部门研判分析,今年春节期间,自驾将出现超大流量。

交通运输部公路院大数据行业研发中心副主任 刘冬梅:实际上它的数据和2019年疫情前相比的话,这个80%是从65%左右提高上来,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增加的。结构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自驾的比例增加了。另外,老百姓的出行选择也增加了。以前是以铁路为主,现在我可以选择自驾,同时我还有网约车,还有这些定制客运,很多新形态也都加入了进来,老百姓的整体出行,他的多元化的这个特征也比较凸显了。

今年春运公路出行新能源车辆占比增多

今年公路出行还有一个新变化,就是在小客车出行当中,新能源车辆占比增多。针对这一变化,目前,全国7373个高速公路服务区的2.1万个充电桩已全部投入使用。

交通运输部上线“e路畅通”小程序

为提升今年春运服务,交通运输部还上线“e路畅通”微信小程序,春运期间,大家可以通过小程序,查询高速公路充电设施位置、实时状态等信息,如果遇到事故,也可通过小程序“一键呼救”。

此外,面对春运期间高速公路的通行压力,多地也细化服务措施 保障出行安全顺畅。安徽省今年首次启用潮汐车道应对大车流。

(责编:杨虞波罗、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