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艺人传承花鼓灯 “淮畔幽兰”韵动海外

发布时间:2024-11-26 01:41:30 来源: sp20241126

   中新社 合肥8月1日电 题:四代艺人传承花鼓灯 “淮畔幽兰”韵动海外

  作者 张强 张肖茜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花鼓灯(凤台花鼓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邓虹和张士根近期有点忙——指导安徽省凤台县花鼓灯艺术团的演员们排练花鼓灯舞蹈《幸福快车》,为参加“2024中国顶尖舞者成长计划”全国作品展演做准备。

6月25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花鼓灯(凤台花鼓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邓虹(左一)在指导学生做花鼓灯舞蹈动作。(凤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千百年来,花鼓灯的音乐、舞姿和韵律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淮河民众生活、劳动、风情的记忆,有“淮畔幽兰”“东方芭蕾”之美誉。

  凤台花鼓灯是安徽花鼓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起源于宋、元时期。它有四百多种语汇、五十多种基本步伐,其中典型动作“三道弯”强调腰部的扭动,极具东方舞蹈特征与魅力。

  邓虹介绍,淮南凤台、蚌埠怀远、阜阳颍上等地虽然都有花鼓灯,但是在演出形式、动作、表演风格等方面不尽相同。例如,凤台花鼓灯将锣作为领奏,而怀远花鼓灯以鼓为领奏。

  邓虹和张士根均从13岁开始学习花鼓灯,他们跳了一辈子花鼓灯,也搭档演出了一辈子,被业界称为“花鼓灯小花场首席”。张士根笑着说:“就我这(个岁数)还上台表演着呢。”

  学校客座老师、一线舞台演出、艺术团比赛总指导……耄耋之年的邓虹和张士根退休后一如既往地忙碌,在他们的带领下四代花鼓灯艺人同台传承着花鼓灯。

  邓虹说,凤台花鼓灯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瑰宝,只要还能跳动,她就会把这门艺术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孩子喜欢和学习它。

  为解决凤台花鼓灯后继乏人的难题,凤台县建立凤台县花鼓灯艺术团和以花鼓灯艺术为主要教学的凤台县花鼓灯艺术职业中专学校。截至目前,凤台县花鼓灯艺术职业中专学校培养了近3000名学生。

  凤台县花鼓灯艺术职业中专学校校长、凤台县花鼓灯艺术团团长王利梅介绍,艺术团现有50多人,平均年龄22岁。如今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随着文旅融合发展,许多旅游景点缺少演员,凤台花鼓灯演出市场在崛起。

  “近年来,在保留花鼓灯传统元素的基础上,我们从现实生活中找寻灵感,创作了《家乡的红绣球》《八月桂花》《幸福快车》等一批新作品。”王利梅说,《幸福快车》演员主要是青年人,该舞蹈以新时代淮河岸边秋收为故事背景,表现凤台民众生活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运用花鼓灯道具岔伞来表现不同场景。

  凤台县文化馆馆长李磊之前也是一名优秀花鼓灯艺人。他介绍,多年来,凤台县通过项目、资金等方式保护和支持花鼓灯艺人发展;编撰花鼓灯教材,建设花鼓灯保护传承基地;每年凤台县政府拿出300万元人民币,用于奖励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奖的花鼓灯演员。

  据介绍,凤台县花鼓灯艺术职业中专学校成立以来,已出访美国、泰国、阿联酋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2022年,凤台县花鼓灯艺术团成为安徽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王利梅说:“在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演出时,我们拿着锣鼓、唢呐跳花鼓灯舞,外国友人用摇滚乐器为我们协奏,感觉非常和谐。”(完)

【编辑:李岩】